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名城早报名城故事 进博“铁杆粉丝”这样“炼”成

第7版:名城故事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五   07

进博“铁杆粉丝”这样“炼”成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6天会期里,奔走于“四叶草”展馆内,记者遇到这样一些参展商:他们有的连续8次参加进博会,有的组团带来越来越多参展伙伴,有的坚持年年推出首发新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进博“铁杆粉丝”。

▲秘鲁品牌“温暖驼”的展台。(廖睿灵/摄)

▲人们行走在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内。(王婧嫱/ 摄)

▲在第八届进博会纽仕兰展台上,工作人员(左)向观众介绍牛奶产品。(邱海峰/摄)

秘鲁“温暖驼”联合创始人伊莎贝尔·赛阿——“我把进博会的故事带到联合国”

今年6月下旬,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内,一场名为“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博会在行动”的全球发展倡议主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来自秘鲁的伊莎贝尔·赛阿是到场发言的企业代表之一。她讲了一个故事,并说:“我们的案例很好地体现了,只要各国携手合作,就能实现共同发展。我们来到这里,就是想向世界和人们讲述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这是可以做到的。”

约5个月后,中国上海。在第八届进博会现场,秘鲁品牌“温暖驼”的展台上,伊莎贝尔向记者分享了这个故事。

“大约10年前,我的合作伙伴马玉霞来到秘鲁旅行,在街头买了一个手工制作的羊驼玩偶,作为伴手礼送给客户。没想到,客户特别喜欢,要追加1000单。”伊莎贝尔说。于是,马玉霞请当地朋友循着之前的路线,找到了这个小摊子,下了第一笔大单——这就是“温暖驼”最初的起源。

在秘鲁安第斯山区,羊驼毛制品是当地人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过,这些手工艺品制作以家庭小作坊为主,通常零售给往来的游客,销售并不稳定。马玉霞收到首个“1000单”后,羊驼毛制品也曾一度进入销售滞空期。

去哪里找市场?2018年,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的消息传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马玉霞带着和伊莎贝尔联合创办的品牌“温暖驼”,争取到一个9平方米的展位。不承想,正是这9平方米,彻底打开了“温暖驼”的中国市场。

“我们的产品在进博会上一亮相,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马玉霞说。进博会的几天展期里,中国消费者络绎不绝,对这些憨态可掬的羊驼毛制品爱不释手。展会之外,距离中国1万多公里的秘鲁手工艺人奥斯瓦尔多·马马尼欣喜地发现,自家收到的订单越来越多——他就是马玉霞最初在秘鲁街头偶遇的摊主。从50件、100件,到如今每年要交5次货,每次2500—3000件产品,马马尼一家的生活,因“温暖驼”的成长而悄然改变。

“我最初遇到马马尼时,他们家还住在棚户区。现在,马马尼家已经盖起3层小楼,开上了越野车。他们一大家人,都加入了我们的生意。”马玉霞说。

“进博会带火了我们的产品,仅靠马马尼一家供货,远远不够。”伊莎贝尔说。现在,秘鲁当地已有百余个家庭成了“温暖驼”的供货方。马玉霞和伊莎贝尔,则一人抓生产,一人抓销售,“以前,这些产品只是不成体系的零售,现在这成了一笔大生意,每个手工艺品的细节,我们都要严格把控。秘鲁这些手工艺人,也从一开始对我们严要求的不理解,转为如今细致、高标准的生产流程。可以说,我们已经打造起一条成熟的生产线。”

如今,“温暖驼”已是8届进博会的“全勤生”。在“四叶草”场馆里,最初9平方米的小展位,成长为近60平方米的网红品牌。展馆外,“温暖驼”的线下门店开进了上海、厦门、武汉等地,在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品牌也保持着可观销量。

伊莎贝尔还在继续着新一年的产品创新。“中国的马年就要来了,今年进博会,我们推出了羊驼毛做的小马挂饰。”她说,“中国市场大、消费者众多,我们年年都要创新,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好产品。”

“嘿,又见面了。”站在展位前,罗伊热情招呼着老友,“石,瞧我这次给你带了啥好吃的,新西兰特色榛子巧克力。”

新西兰纽仕兰全球执行总裁罗伊·范登赫克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来上海参加进博会,都会带一些新西兰当地特产给在中国的朋友和同事。他这两年常说,“朋友多了,带的行李箱越来越满。”这是罗伊和中国市场关系的一个注脚。

2018年首届进博会,罗伊第一次来参展,用他的话说“有点紧张”。那时候,纽仕兰刚进入中国市场没多久,市场知名度并不高。“不会说中文,环境也不熟,担心没人过来谈生意。”回忆起那段经历,罗伊挺难忘,“我们的鲜奶保质期15天,当时物流通关时间要7—8天,‘上架即临期’的处境使我少了些底气。”

一个改变,让罗伊有了信心。针对进博会展商,有关部门征集参展面临的难题,罗伊的困扰被作为问题提了上去。“很快就有了回应。”罗伊说,进口鲜奶通关便利化政策推出,物流通关时间从8天缩短到3天,“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太棒了”。那届进博会上,纽仕兰拿到了远超预期的订单量。

有了第一次的收获,再来参展的罗伊从容了不少。公司展台变大了,热情的罗伊见到看展咨询的客商喜欢多聊两句,除了大力推介自家明星产品,他还经常“逼着”客商提意见。一次,有位客商拿着罗伊他们开发的小袋包装奶粉聊了挺久,临走时抛下一句:“你们这产品不错,但贴的中文标签有些别扭,要是掉了我还得费劲去翻译。”

这促成了一次“升级”。此前,纽仕兰奶粉包装袋上都是英文说明,进入中国市场后再贴中文标签。如今,这些产品在原包装上直接改成多语言版本,不再另贴标签,同时升级包装样式,推出罐装奶粉等多款产品,适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类似的改变还有很多:面向中老年群体对骨骼健康的较高需求,推出首款4.0高蛋白高钙牛初乳牛乳钙片,钙源选用更易被人体吸收的牛乳钙,配合高蛋白助力钙质高效吸收;针对中国线上消费快速发展的趋势,从电视广告等传统推广方式转向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渠道,让产品更快触达消费者……这些改变让纽仕兰的产品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欢迎,鲜奶销量较参加进博会前增长26倍。

纽仕兰的产品加快适应中国市场,罗伊也逐渐习惯在中国的生活。他开始用微信跟中国客户、同事聊天,好友列表一路拉长,现在有了500多个;学会用筷子,爱上喝热茶、吃中餐,还上课学中文。当记者问起罗伊学会了哪些中文?他笑着脱口而出“我想吃牛肉面”。

如今,来到中国,罗伊说“像是回家”。在进博会上,纽仕兰展台不只有生意,也成了业内的一个“打卡点”,成了新老朋友信息交汇的沙龙。基于这样的影响力,罗伊和他的公司干起了另一件大事:带着新西兰没能参展的中小企业一起来到进博会。“从第六届进博会的12家到今年的26家,我们组的团越来越大。”罗伊告诉记者,他常跟新西兰当地企业家朋友说, “相信我,去中国看看吧,那里会带给你很多惊喜。”

展会结束,罗伊和同事照例去吃一顿中餐庆祝,给自己点上一份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他说:“享受回来的感觉,明年还会来。”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