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名城早报名城聚焦 追风逐绿助协同  内蒙古绿色能源为京津冀发展注入“北疆动力” 数智赋能兴农路 “南果北种”蓝莓香 忻州能源转型:黑金绿电的山水协奏曲

第3版:名城聚焦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0 日 星期五   03

忻州能源转型:黑金绿电的山水协奏曲

本报记者 张小海

管涔山的风电机组如银色森林般旋转,滹沱河畔的光伏板阵列倒映着湛蓝天空。在这片曾经以煤炭闻名的晋北大地,一场深刻的能源变革正在发生。山西省忻州市通过统筹传统能源绿色转型与新能源规模化开发,正探索着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煤炭产业的绿色蜕变

静乐县杜家村镇的山头已被绿植覆盖,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煤矸石山。走进汾源煤业矿区,不见传统煤矿的黑色烟尘,井下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成为可回用的清流。如今的煤矿正在实现“采煤不见煤、用水不排水、出煤不烧煤”的绿色生产模式。

更大的变革发生在煤炭利用环节。山煤河曲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专吃“粗粮”,每年消化270万吨煤矸石和煤泥,通过超临界锅炉转化为清洁电能。其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为煤炭清洁利用开辟了新路径。目前全市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已降至309.19克/千瓦时,智能化矿井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神池县的风电场通过“以大代小”改造,将原有66台小风机替换为24台大容量风机,装机容量从5万千瓦扩容至15万千瓦。更引人注目的是神池县夏初科技集团的储能电站项目,作为山西省首个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的协同运行。

光伏产业同样发展迅速。华电中来忻府区光伏项目厂区内,超过62万块光伏板每年可提供5亿多千瓦时清洁电力。这些项目不仅带来清洁能源,还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为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区域协作与电网建设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需要“产得出”,更需要“送得出”。忻州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加速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外送基地。2023年底,北京市房山区、保定市、忻州市、太原市共同签署了《建设绿色能源经济廊道合作备忘录》,围绕综合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国网忻州供电公司正在建设宁武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和忻州北500千伏变电站,为“绿电”外送创造条件。这些项目将帮助忻州将丰富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京津冀和浙江等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

转型中的创新实践

忻州的能源转型不仅体现在项目建设上,更反映在发展理念的转变上。通过“煤炭保安全、绿电促升级、合作拓空间”的发展策略,这座城市正在将生态约束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低热值煤发电、风光储一体化等项目展示了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在机制创新方面,区域协作协议的签署打破了行政壁垒,促进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些创新实践正在改变着忻州的能源版图。从黑色煤炭到绿色电力,从单一的能源结构到多元的供应体系,忻州正在书写着资源型地区能源转型的新篇章。

随着一个个新能源项目的建成投运,忻州的山水之间正在奏响绿色发展的交响曲。这片曾经以煤炭闻名的土地,如今正以全新的能源姿态,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能源革命提供着有益探索和实践经验。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