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名城早报名城镜像 在大湾区,聆听岭南风韵的三地交响

第6版:名城镜像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五   06

在大湾区,聆听岭南风韵的三地交响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启幕。近年来,大湾区以交通联通推动民生相通、生态联通书写绿美画卷、科技创新联通铸就共赢格局、文化联通凝聚文脉共识。依托蓬勃的协同活力与包容并蓄的人文之势,大湾区正向世界生动铺展一幅“通”中见智慧、“联”中显温度的城市群宏伟画卷。

▲广州永庆坊位入口。

▲位于广东省开平市的自力村碉楼景区。

岭南文化的历史记忆

广州永庆坊位于荔湾区恩宁路,保存着广州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街区。2016年,永庆坊率先成为全国“微改造”试点街区,摒弃了大拆大建的做法,通过“绣花功夫”延续历史格局,活化利用旧建筑空间,既留存岭南建筑风貌,又创新性融入现代生活功能,实现传统肌理保护与人居环境提升的有机统一。

北京路是广州建城2000多年来,从未偏移、断代的城市中轴线,依然留存着千年王宫遗址、千年古道遗址、千年古楼遗址、千年水闸遗址、千年药洲遗址,距地表下3米处,层层叠压着五朝11层的路面,展示着繁华商都的厚重历史。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于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民居。

▲主持人在“湾区升明月”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现场主持。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红鸟硕士班的同学在一起讨论。

三地文化交融交流

9月28日晚,“湾区升明月”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在澳门银河综艺馆举行,这是这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文化品牌再度落地澳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艺人携手国际知名音乐人,倾情演绎经典,打造全新视听盛宴。

粤港澳合办高校在大湾区积极尝试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理、工、文、管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

▲在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塔馆英歌队队员在街头表演。

▲演员在香港街头进行醒狮表演。

▲演员在粤剧之乡佛山古老戏台上演出。

岭南文化的“非遗”宝库

英歌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融会戏剧、舞蹈、武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表演气势澎湃,舞姿雄壮豪迈,刚柔并济,热情奔放,激荡人心,又被称为“中华战舞”,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有着“南国红豆”的美誉,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结合,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如今,粤剧不仅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腾挪纵跃如凌风,仪态万千在其中。从观赏性强的狮舞到故事感足的狮剧,从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活动到紧张激烈的现代竞技比赛,以“醒”为魂,以“狮”为根,醒狮文化从岭南启程走向世界,舞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拓创新,舞出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水网密布、河流纵横的岭南地区,赛龙舟是一项盛行的传统民俗活动。力争上游、不断奋进的龙舟精神一直被岭南人所传承与弘扬。人文湾区,一水同舟,熙熙融融,生生不息。

中国功夫享誉世界,在粤港澳大湾区,南派功夫发扬光大。一句南拳北腿道出南派功夫的精髓,咏春拳短桥窄马攻守兼备,洪拳刚劲有力手法多样,蔡李佛拳刚柔相济灵活多变……从大湾区出发,南派功夫走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坚韧不拔、锐意进取、兼容并包。

岭南大地,文脉悠长,沉淀着古老的智慧,激荡着时代的潮音。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正奏响一曲跨越三地的文化交响。

(据新华社)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